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文件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创富淮安”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的通知

发布者:创新创业学院发布时间:2019-06-05浏览次数:178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社会进一步造浓创新创业氛围,打造创业创富高地,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大力实施“万企送岗就业工程”“万凤还巢创业工程”“万人创新创富工程”“万匠培育强基工程”,努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创业活力、创富能力,实现百姓就业更加充分、创业空间极大拓展、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新时代崛起江淮精彩篇章。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市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以上,新增农民转移就业6万人以上,确保全市90%以上的企业实现阶段性零缺工;完成创业普训10万人,扶持农村劳动力创业1.5万人以上,引领大学生创业0.5万人,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注册私营企业分别15万个、6万户;新引进创富高层次人才(研究生、高级职称、高级工和技师)不少于2000名、创富实用人才(本科生)不少于1.8万名,新培养“现代淮商”创富企业家不少于150名、科技企业家500名左右,新增15个类别、25个左右职教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创富人才总量达到14万人,农业经管、服务人才总量分别达到4000人、5万人,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且在全国、全省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三带”名人30名左右。

     三、实施内容

   (一)万企送岗就业工程

     1.开展“两项排查”。一是开展劳动力资源排查。依托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分类建立就地转移、在外就业、在外创业、返乡就业、返乡创业、低收入户劳动力等群体台帐,动态维护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二是开展企业用工情况排查。对全市重点企业按月进行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对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会员企业进行用工状况调查,掌握全市企业用工总量、缺工状况及员工流失等情况。(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各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2.组织“四个送岗”。一是将岗位送到城镇社区,开辟面向社区居民生活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和社区公共管理服务等公益性就业岗位,服务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群体就业;二是组织缺工企业将岗位送到乡镇集市,重大节庆前后,组织各县区密集编排招聘计划,利用乡镇集市等人流密集地区开展招聘对接,为企业节后复工复产提供保障;三是将岗位送到在淮高校,组织市内外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微企业深入在淮高校开展招聘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及时就业、精准就业;四是将岗位送到经济薄弱镇村和低收入农户,聚焦特色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遴选一批适合低收入农户的就业岗位,并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精准就业扶贫。(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扶贫办、市总工会、各驻淮高校,各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3.开展“五个服务月”。一是开展“返乡人员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召开返乡务工人员座谈会、返乡务工人员走进企业、走进城市规划馆等系列活动,引导更多在外务工人员留在淮安,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开展“骨干企业服务月”活动,为我市重大项目、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拟上市企业、行业小巨人企业、重点后备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三是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提供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四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把大学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确保在淮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达到92%以上;五是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服务月”活动,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劳动者到民营企业就业。(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各驻淮高校,各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4.落实“一揽子就业政策”。出台新一轮促进就业优惠政策,举办就业政策专题发布会,大力宣传和落实培训补贴、社保补贴、稳岗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系列补贴政策,鼓励县区对以工带工、成功返乡就业人员给予适当奖励。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调动各类企业吸引返乡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农户、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的积极性,确保就业局势稳中有进。(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二)万凤还巢创业工程

     1.实施节庆返乡专题行动。强化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利用春节、中秋、国庆等节庆期间外出人员集中返乡的时机,围绕促进“万凤还巢”返乡创业这一主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看、提、谈”(看家乡变化、提发展建议、谈创业计划)专题行动,建立返乡人员“数据库”。举办创业沙龙、企业论坛、典型访谈等特色活动,引导和鼓励在外创业人员、在外务工人员、在外求学人员等重点返乡人群留乡创业。原则上每个县区、乡镇(街道)每年至少组织1次“看、提、谈”活动。(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2.实施创业政策落地行动。开展“创业政策落实年”系列活动,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落地。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者(含网络创业),按规定给予初始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对回迁或购置生产设备的返乡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补贴。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优先推荐省、市级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标兵。推广“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复垦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返乡下乡创业,允许利用宅基地建设生产用房创办小型加工项目,鼓励工商资本参与扶持返乡下乡创业。(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人行,各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3.实施创业服务提升行动。开展“创业服务提升年”系列活动,加快第二批、第三批省级创业型街道(乡镇)、社区(村)和园区创建步伐,建立基层创业富民组织架构,到2020年,全市创建达标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施重点群体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行动,将符合

条件的返乡人员纳入培训对象,推广“互联网+”“1+X”等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加快创业载体建设,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基地,创建省、市级创业示范基地30个以上,对符合条件的入驻人员予以资金扶持。组织返乡人员参观家乡基地和园区,及时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提供项目推介、供求对接、跟踪扶持等服务,引导入驻孵化。(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农委,各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4.实施创富成果培育行动。深化“创富淮安”“1+1”(一年一主题、一年一亮点)工作机制,培育全民创业品牌。完善“15分钟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圈”,推广政府、企业、高校三方携手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机制,打造校园创业大学、农民创业大学,规模化培养“双创”人才。开展全民创业主题活动,县区每年举办创业竞赛、巡回演讲等创业活动1次以上,培育、遴选返乡创业典型参加省市各类创业竞赛。完善部门联动机制,联合媒体进镇走村,积极举办创富商学院、创业大讲堂、项目推介会,营造群体创业规模效应。(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委宣传部、各驻淮高校,各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三)万人创新创富工程

     1.实施创富企业家培优行动。策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创富新群体。做好对初创人才的帮扶,每年筛选50名重点培养对象,帮助其成长为“现代淮商”的未来领袖。支持中小企业主参加学历学位、研修进修、论坛讲座等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家参与省“万名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千名EMBA培养计划”“千名苏商海外培训计划”,每年交流培训不少于50人次,努力提升企业家综合能力。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进程,打响“现代淮商”品牌。到2020年,培养企业年销售超亿元的“科技企业家”100名左右,其他科技企业家不少于400名。(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人才办、市工商联、市人社局,各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2.实施校园创业引领行动。持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着力抓好大学生创业培训、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遴选,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鼓励各类院校建设创业学院,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探索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共享平台,推广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创新创业教育专家、知名企业家进课堂,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自主创业。每年完成大学生创业实训0.5万人,遴选申报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30个。(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各驻淮高校)

     3.实施农民创富倍增行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培训,到2020年,确保有培训意愿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100%接受免费培训,想创业和已创业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100%接受创业服务,有就业能力和转移愿望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100%转移就业。围绕“一区两带”发展路线图,做强“4+1”现代农业产业,大力培植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品牌、农业展会经济等新业态以及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主体,每年轮训基层农技人员600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科技入户1万户。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济,每年新增家庭农场500个,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0个。(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商务局、市国土局、市扶贫办、市人社局,各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4.实施科技人员创富引领行动。大力引进科技型创富人才,激发科技人才创富活力,从市内外选聘科技专家帮助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或开展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支持驻淮高校与企业科技人才双向兼职,发挥科技人才创富潜能。为骨干企业配备科技人才秘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科技人才、创新转型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到2020年,新引进科技型创富人才2400名,每年选聘市内外科技专家60名,为骨干企业选派科技人才秘书400名,驻淮高校与企业科技人才双向兼职人数达到100名。(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才办、市经信委、市人社局)

  

     5.实施创富海归成长行动。扶持和促进留学回国人员转化科技成果,支持“4+2”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加强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园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级留创园平台,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孵化功能。落实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计划和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积极争取各类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资助项目,至2020年引进留学回国人员不少于150人。(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留创园、市人才办)

   (四)万匠培育强基工程

     1.实施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加快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培训,落实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相关技能培训。到2020年,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3万名以上,开展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0万人次以上,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到600人,高技能创富人才总量达到14万人。(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总工会,各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2.实施职业院校培训能力提升行动。调优职业技工院校专业结构,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创示范专业、讲精品课程、做名牌教师”活动。鼓励职业技工院校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服务,依托职业院校建设集教育、实训、研修和评价为一体的职业技能训练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冠名班”“学徒制班”,促进校企协同育人。(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各驻淮高校)

     3.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建设行动。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引领作用,加快推进覆盖重点产业和特色行业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网络,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积极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搭建“名师带徒”平台,到2020年,新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5家,评选市级以上企业首席技师30人。(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

     4.实施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培训行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每年组织市级职业技能竞赛12场以上。建立开放办赛机制,鼓励职业技工院校开展校园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与竞赛的积极性。健全竞赛激励机制,对在市级以上技能竞赛中成绩优秀者,按规定给予奖励并晋升相应职业资格。(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各驻淮高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创富淮安”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谋划,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创富专家”等制度,明确任务分工,推进各项创业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加强资金保障。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各类创业引导和扶持资金,强化资金预算执行和监管。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创富服务体系,做好居留落户、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创富资助等各项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资金绩效管理,对资金使用实行实名制管理、全过程监督、综合性评估,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拨付资金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创业创富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加强创业政策解读,让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应享尽知。加强市、县、乡三级联动,组织开展创业创富系列主题活动,举办创业大赛、创业成果展示、创业故事宣讲等推介活动,通过会议论坛、创业讲堂、项目路演、资本对接、创业师带徒等专业服务活动,帮助创业者成功创业。积极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创业、支持创业。

   (四)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采取实地督导、第三方评估、信息通报等方式,跟踪进展情况。开展行动计划监测评估,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创业情况和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统计调查,为研判创业形势、完善政策举措、推动政策落地提供依据。着力加强工作调度,确保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

                              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2018424日印发